close

許多人在過年時都會在門簷上貼五福符,取「五福臨門」吉祥之意。但「五福」是哪五種福,很多人都沒細究。

根據「洪範」上所說五福是:一壽、二富、三康寧、四攸好德,五考終命。這五福的前四福:長壽、富貴、健康安寧、修身養性,說是人在活著時希望能得到的福報,獨一個考終命,卻是對於「死亡」的關注。

「考終命」另一種說法是「善終」,更直白的說就是求個「好死」。

常聽人說:「好死不如賴活」,這話沒錯,但得看什麼情況,人是沒法長生不死的,當想求活不可得時,就別賴了,還是想想怎麼個好死法,怎麼樣好死都比歹死強!

換個角度看,人生「生老病苦死」這過程似乎是人人必經之路,夠折騰人了。裡頭大概也就一個「生」字讓人留戀,「老」字讓人兩難,其他的則避之唯恐不及。

先不談精神部分,只說肉身方面,生死在兩端,中間連著老病苦。這老字啊,許多人是又愛又恨,若不及老則終,又恨短命。但讓你「老」時,又自怨自艾「只要我可以,什麼都喜歡」,人一老了,好像啥都不中用了,活著挺乏味又舉步維艱似的。

主要常常是,人一「老」了就容易跟「病」掛勾,而「病」又跟「苦」掛勾了。老了怕病,病則苦,彷彿是宿命一般,難以擺脫。

若是能「無疾而終」,從「老」直接跳到「死」,免了中間的「病苦」,說是「善終」應該不為過了。

偏偏有不少人本可「善終」或近乎善終的,卻因觀念的錯誤而搞成「不善之終」。一方面是對於「死」的避諱,一方面是對「死」的恐懼。恐懼一部份原因來自於被誤導的印象,如常在戲劇上看到臨終者,死前咳嗽、吐血的慘狀,覺得怵目驚心,索性鴕鳥心態,一切等看到棺材再掉淚。

於是乎,有些本可平靜走「善終」這條路的老人,被推上手術台,這裡割一刀,那裡插根管,甚至電他幾下。但忍受這樣近乎刑求的痛苦,很多只多活了一下,而且是沒尊嚴、沒自由、沒一絲絲恬適的活著。勞了民、傷了財,換得的卻是「不善之終」。

「大往生」這本書傳達的就是「自然死」的正確觀念,怎樣找到幸福的生命終點,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。如書中提到:「死亡是非常自然的一種活動,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,甚至不會有疼痛和苦楚,也不會有不安與恐懼以及寂寞,而是會在有如半夢半醒的朦朧狀態裡,前往另一個世界。」

書中的一些章節:『竭盡所能治療』就是『盡可能讓你痛苦』、癌症不去管它並不會痛、醫療行為妨礙「安詳死亡」,聽起來簡直離經叛道,但作者為何敢打破傳統醫學思考,挑戰禁忌?有興趣的人不妨加入顛覆一番。

大往生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賴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